微博正文
User profile avatar
千凡_

黄开基✍️

黄开基(1787~1854)字自堂,清重庆府永川县五间乡人。清抗英将领。

正文

黄开基(1787~1854)字自堂,清重庆府永川县五间乡 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生,咸丰四年(1854)逝世。清抗英将领

详细介绍

爱新觉罗·旻宁二年(1822)中举,分发福建省,以知县试用。黄开基在代理福建平 和知县时,领导人民筑堤防洪,群众为了纪念他,把这道防洪堤取名“黄公堤” 。

道光二十年补任台湾彰化知县,因多次捕获海盗有功,升同知直隶州。

道光二十五年,代理台湾鹿港同知并兼彰化知县,后调署淡水。

咸丰元 年(1851),黄开基升任台湾府知府,不久加 道台衔。这时,黄开基已积劳成疾,患吐血病,遂辞官还乡。

黄开 基在福建为官16年,对人宽厚公道,处理案件及时,他走到那里,就增加赡老抚 幼经费,设育婴局,兴办学校,对贫困学生给以补助,深受群众爱戴。黄开基67 岁时病逝于永川县五间乡故宅,葬五间盘龙桥,后人尊他为“台湾公”。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率军在台抗击英军,取得击沉英 舰“阿纳号”的战绩。

爱新觉罗·旻宁末期,经历了康乾盛世后的清代,渐显衰颓之势,内忧外患,民不聊生。

道光二十年(1840年),黄开基补任台湾彰化知 县,后升用同知直隶州。此时,林则徐禁烟不久,中英和议破裂。英国乘机炮击广东省,强占港口,很快将战火蔓延 我国沿海各商埠。同时,派出军舰和兵船,在台湾海域骚扰窥伺。

国难当前,黄开基不畏强敌,大义凛然,决心狠狠打击英军嚣张气焰。他抓紧建筑炮墩,制备器械、旗帜、号衣,自雇乡勇三百名,巡查策应,督率各庄团练义勇三千名,听候调拨。同时,与淡水同知曹谨的军队形成犄角之势,互相策应支援。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二十四日,英国侵略军派出3艘军舰,从梧 栖港出发向台湾北面驶来,公然挑衅。得到消息后,黄开基按照台湾总兵达洪阿、兵备道姚莹的急令,与淡水区同知曹谨连夜召集有关人员商议,定下对策,各自 依计行事。过了六天,英舰驶抵台湾。当天早晨,英“阿恩”号等3艘三桅军舰 带领众多舢板船,从淡水和彰化交界处的大安港强行进攻。由于港口戒备森严,兵勇众多,旌旗猎猎,吼声如雷,英军几番试探都无法入港。只好调转船头,退 回外洋。途经“猫雾矶”时,遇上当地渔船。英军派舰上的汉奸用土语向渔人问 路,欲另寻港口进入。渔船上周梓等人早被黄开基招募,同意带其进入土地公港。

英“阿恩”号军舰带领4条舢板船,尾随周梓渔船,小心翼翼地向土 地公港口进发。沿岸均未发现有兵勇把守,英军高兴异常。进港不久,敌舰触上 暗礁,立即搁浅,一侧发生斜翻,海水顿时涌人船舱。舰上英军,乱成一团。这 时,预先埋伏在岸上的清军,配合周梓渔船,发炮痛击。“阿恩”号遭受重创,英军纷纷落水,死伤众多。黄开基趁此派出几十名精兵,手持短械,跳上贼船拼 杀。其他勇士则乘坐船只,全力围击敌舢板船。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当场击毙 来敌11人,生擒英国印度官兵49人,缴获洋炮10门,铁炮、鸟枪、腰刀、图画 若干。游弋在外洋的另2艘英舰见势不对,吓得鼠窜而逃,几年后都不敢来犯。

爱新觉罗·旻宁十六年(1836年),黄开基初到漳州市平和县代理知县。平和县正 处乱世,灾害连年,抢劫掠夺事件经常发生,百姓过得很不安宁,民怨极大。黄 开基到任之后不动声色,悄悄摸清情况,设计诱捕了主要闹事者。细加审问后,得知为首闹事者本系普通百姓,因受灾不能果腹而起事。黄开基力排众议,对他 们未施任何刑法,而是遣去守卫边防。几个首目非但没被砍头,反而因参加驻防 解除了衣食之忧。于是,率领众乡邻,一心一意守家卫国,多次阻击海盗袭击,剿杀匪徒若干。平和县很快平定下来,百姓无不感激黄开基。

爱新觉罗·旻宁十八 年(1838年),黄开基到台湾彰化县代理知县。到任伊始,发现当地军民关系异常 紧张,随时可能爆发军民械斗。黄开基马不停蹄,立即赶去调解劝导。对冥顽不 化者,果断拘捕,制止了械斗事件的发生。之后,黄开基会同有关人等,在水沙 连之触口地方,成功歼灭了县内陈勇、黄马于等两股土匪。彰化的社会治安,一 下就好转了。黄开基的声名一时大振,百姓无不敬仰之至。

道光二十三 年(1843年),黄开基离开彰化县,升任“代理鹿港镇同知”。走后不久,彰化县发 生了械斗,事态越来越严重,波及范围也越来越大,已毁村庄多达500余处。台 湾总兵和道台紧急商议,认为“非黄丞莫救之厄”。于是,又命黄开基兼任彰化 知县。黄开基火速回到彰化,深入闹事最严重的地方,理喻参加械斗之人。大家 既感念黄开基的恩德,又惧怕其威严,无不痛哭流涕,跪地认错。最后,黄开基 严惩了首恶,并对受灾百姓逐一进行安抚救济。5天过后,械斗事件全部处置妥 当。黄开基在台湾彰化县的威信、声望之高,可见一斑。

道光二十五年 (1845年),因“剿办逆匪”有功,朝廷赐黄开基花,特补台防同知,调署淡水。

赈济灾民:两捐薪俸解灾情,功德长留黄公 堤

爱新觉罗·旻宁十六年(1836年),黄开基代理福建平和县知县,刚平定内乱不久,又迎来了洪涝的考验。当年,台湾海峡地区突发洪灾,来势凶猛,为数十年所罕见。眼看平和县百姓将遭灭顶之灾,黄开基心急如焚,身先士卒,带领当地群众筑堤防洪。当初平和县的闹事者,已被黄开基派去驻守边防,因 多次击退海盗,暂无外侵之忧。于是,主动带领防卫人员一起返回县城,恳请官 府批准他们参加抗洪抢险,自救家园。黄开基颇为感动,欣然应允。“人心齐,泰山移”。在黄开基的带领下,平和县内很快就新筑了一条防洪堤,成功抵抗住 了洪水吞噬。据载,“当年,周边县城皆遭洪灾,民众流离失所,唯平和县及时 修堤,安然无恙”。平和县的百姓为感谢黄开基的大恩大德,把这道防洪堤取名 为“黄公堤”,以示纪念。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正月二十六日午刻,台湾鹿港陡然发生6,5级地震,共塌民居4200余户,压死百姓380余人。台湾鹿 港地震后,黄开基火速筹集藩库银两五千两,赈济灾民。并委令试用县丞黄体元 解在台湾,并委署鹿港镇同知会同该县赴受灾各处,确勘倒塌民房,按“有力、无 力、瓦房、草房”等不同标准,照例核实散给。眼见赈济资金不足,黄开基慷慨 解囊,毅然捐赠薪俸,资助灾民。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八年(1848年),台湾淡水义 遭遇大水灾,百姓流离失所。黄开基再次捐赠薪俸,与灾民同舟共济,维护了辖 区安定。

倡导忠孝:感慨春娘建牌坊,万古流 芳贞节妈

如今,台湾淡水的大甲镇里,供奉着三尊神 像,号称“大甲三神”。妈祖郑成功的故事,读者早就耳熟能详,而“贞节妈”的原型“林春 娘”,不过是十九世纪大甲乡里的一名普通村妇,她为何与妈祖、郑成功同列神 位?这,还要从黄开基初到淡水说起。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黄开基 因“剿办逆匪”有功,朝廷赐给黄开基花翎,补台防 同知,调署淡水。在淡水期间,黄开基耳闻目睹了林春娘的许多事迹,被春娘“贞孝守节”的行动深深感动了。

林春娘,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出生,台中市大安乡中庄村人。因其父林光辉家贫,春娘从小就给淡水大甲镇余家当 童养媳。未婚夫余长荣,长春娘五岁,是余家的独生子,与 寡母相依为命。余长荣十七岁往彰化县鹿港镇经商,在海边洗澡时不幸被海浪卷 走溺毙。此时的春娘,尚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夫妇并未正式成婚。见余家丧 子断嗣,年老多病的婆婆孤苦伶仃、无人照顾,春娘虽年幼而深明妇道,决定终 生不嫁,代夫行孝道。自此,婆媳相依为命。

爱新觉罗·旻宁十三年(1833年),当 地乡绅刘献庭转呈淡水同知为春娘报请旌表、建立牌坊,获得朝廷批准。当时,建牌坊有其定制,以题名、题字为主体,纵、横柱组成,柱上雕刻题名、题字。有屋顶的牌坊,称牌楼。朝廷旌表的牌坊,一般由官方给银三十两,听其自行建 坊。贫穷人家每因财力不足,无法建坊。林春娘的牌坊,就因为无法筹措经费,已经被推迟了六年。

身为淡水同知的黄开基,感慨林春娘“忠孝守节”不易,马上拨出官银三十两。并于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九年(1849年),和新竹县官员林占梅 一起,率先捐银响应,建成贞孝牌坊。牌坊为四柱“牌楼骑道”式,碑柱刻满多 副对联和题字,上书“圣旨”两字。

林春娘一生含辛茹苦,贞孝守节,世代流芳。同治二年(1863年),春娘死后,百姓将她塑成神像,供奉于淡水大甲 镇镇澜宫正殿内。每遇天旱,民众就把贞节妈神像请出外面焚香祈祷,多有灵验。地方人士以春娘虽死而尚能赐福乡里,尊称她为“贞节妈”。

繁荣经贸:胡参甘蔗永作证,海峡两岸世代情

黄开基在台湾任上,积极组织农民开展生产,致力于 发展经济,繁荣和扩大两岸经贸交流。在黄开基的老家——永川市(县)五间镇( 乡),至今还流传着“台湾胡参”和“永川罗汉蔗”的故事。

据说,黄 开基到台湾任职不久,乡绅们为表达欢迎之情,专门设宴接风。其间,敬上了一 盘胡豆,一共八颗。黄开基是内地人,久未品尝家乡菜,一气吃完八颗。旁人看 得目瞪口呆。宴后方知,胡豆在台湾甚为稀罕,价比人参,接待贵客专用,一桌 仅八颗,每人一颗,号称“胡参(胡珍)”。黄开基听后,开怀大笑,言家乡胡豆 甚多,不足为奇。后命家人赶赴家乡永川区,千里迢迢运来一船胡豆种,无偿赠送 台湾农民,并授以种植之法,使得“永川胡豆”在台湾生根发芽,安家落户,普 通人家也能吃上“胡参”了。

台湾农民为了感谢黄开基对农业生产的关 怀,委托罗汉山为代表,把当地盛产的良种甘蔗回敬给黄开基。后来,黄开基返 乡时,把台湾甘蔗种飘洋过海带回老家永川种植。这些良种甘蔗红皮粗壮、脆嫩 化渣、甜头绵长,深受永川农民欢迎,很快便得到推广,并被取名为“罗汉甘蔗”,传世至今。

弘扬文化:亲笔敬撰县学碑,还乡思台三重堂

黄开基出身农村,系“湖广填四川”之移民第二代。幼时就读永川石笋山森林公园下的百花园私塾,启蒙受教于饱学隐士“代 无裔”。黄开基自幼勤奋好学,尊师重教,文采出众,敬尊孔孟之道。爱新觉罗·旻宁二年 (1822年),就考中举人。做官以来,黄开基每到一地,均大力弘扬文化,积极兴 办学校,资助贫困学生,深受群众爱戴。

道光二十年(1840年)戊戌,黄 开基调署彰化。在拜新建成的孔子圣庙时,正好赶上当地文坛盛事一一彰化县 刚完成修志和修庙。原来,几年前,彰化县因“修志”需派经费,众学士提出“学庙、府志并修”的建议,得到官府许可。于是,设局静室,取吉日兴工。在原 来庙制的基础上,新孔子庙都宫以内,增高二尺二寸;祠旁增建“名宦、乡贤”二 祠,留以供奉有德之士。彰化孔庙自开建到落成,历时三十一个月。府志从采访 到脱稿,经一年方成书。据统计,各方共捐银二万四千多两。

适逢香灯祀业 正旺,彰化学子恳请黄开基为此事题写碑文。

“以侈为闾里之荣哉!予 于诸生有厚望焉!”

现在,黄开基亲笔题写的《重修彰化县学碑记》,仍立 于台湾省彰化县孔子庙内,嵌在星门的外墙处。

清咸丰元年(1851年),黄 开基升任台湾府知府,不久加道台衔。

因积劳成疾,患“吐血病”,黄开基 辞官还乡。临行时两袖清风,台湾百姓联名签字,赠送他“万民黄龙盖伞”,以 表崇敬之情。

咸丰四年(1854年),黄开基病故于五间。墓葬重庆永川市(县) 五间镇(乡)盘龙桥。噩耗传到台湾,彰化、鹿港镇淡水区三地人民,自发为其立碑 纪念,尊称为“台湾公”。

参考资料

Concert stage with colorful lighting and performance Concert stage with vibrant lighting effects
Concert video thumbnail
00:30
Concert video thumbnail
00:15
Official account avatar
郑州南站公司
转发47 评论23 赞322

Copyright © 1996-2025 DaHe Network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13984号

抖运营雅思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