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正文
User profile avatar
千凡_

论私力救济✍️

《论私力救济》是2005年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徐昕。本书主要探讨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之间的关系,提出两者密切交错互动,并从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的角度进行详尽阐述。《论私力救济》,在2003年7月通过答辩并评为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后,所有章节很快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共14篇(其中2篇为修改版)全文即将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梁治平主编“法律文化研究文丛”。

内容简介

《论私力救济》讲述了私力救济长期以来被视为一种落后和不文明的现象,但实践中它依然盛行,是人们面对冲突的典型反应,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应认真对待私力救济,发挥其积极功能,限制并疏导其消极倾向,建构公力救济、私力救济、社会型救济良性互动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作者简介

徐昕,法学博士,知名法律学者,律师,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司法高等研究所主任。曾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诉讼法学司法制度方向学术带头人。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社会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若干,著有《迈向社会和谐的纠纷解决》(入选全国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英国民事诉论与民事司法改革》等。

作品评价

《论私力救济》在2003年7月通过答辩并评为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后,所有章节很快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共14篇(其中2篇为修改版)。《论私力救济》的作者徐昕立足于对书中所选择的案例的实证研究,同时以对私力救济和公力救济的成本、收益、风险分析,和对国家对待私力救济的态度的分析为重点,挑战传统的分离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的流行观念,提倡在一个运作良好的社会,公力救济、私力救济、社会型救济应该保持良性互动关系,形成相互并存、衔接、配合和补充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作品目录

一、追问

二、禁止私力救济:一个法律原则的反思

三、理论脉络

四、结构安排

五、进路方法

第一章

无需法律的秩序——华南一个民间收债个案的调查

一、调查过程、方法和目的

二、地区背景

三、为什么收债?

四、纠纷类型、接受事务与当事人情况

五、收债的准备、行动与模式

六、事务终结及成本一收益

七、民间收债的政治经济学:初步的观察结论

第二章

私力救济的概念

一、私力救济的表达

二、私力救济的概念:观点与分歧

三、私力救济的界定与特征

四、私力救济的分类

第三章

为什么私力救济

一、方法与框架

二、成本一收益比较

三、效率和机制比较

四、功能比较

五、市场观察

六、人性、文化、社会及其他解释

七、结论

第四章

为什么合作

一、博弈论的理论框架

二、公力救济框架下的博弈

三、私力救济的博弈模型

四、合作之谜——一场威慑的表演

五、民间收债的权力运作技术

六、规范、规则与秩序

第五章

国家的态度——民间收债和私力救济的表达与实践

一、国家究竟禁止什么?

二、为什么禁而不止?

三、国家与社会的共谋:国家是否真的禁止民间收债?

四、民间收债人的配合:私力救济的边界与陈鸿强的行动战略

五、法院的态度

六、法律表达与实践的不一致——执法折扣

七、国家态度的一种社会学解释

八、法益衡量

第六章

私人执法

一、执法的经济分析

二、作为私人执法者的民间收债人

三、私人执法:阐释私力救济的另一种思路

四、私刑

五、私人在法律执行中的作用

第七章

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的交错

一、私力救济中的“公力”因素

二、公力救济中的“私力”因素

三、社会型救济:在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之间

四、公力救济的私人化

第八章

私力救济的现代建构——通过法律实现私力救济的社会控制

一、私力救济的正当性——以社会契约论为核心

二、私力救济正当性的限度

三、通过私力救济实现正义——兼论报应正义

四、通过法律实现私力救济的社会控制

结语

认真对待私力救济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参考资料

Concert stage with colorful lighting and performance Concert stage with vibrant lighting effects
Concert video thumbnail
00:30
Concert video thumbnail
00:15
Official account avatar
郑州南站公司
转发47 评论23 赞322

Copyright © 1996-2025 DaHe Network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13984号

抖运营雅思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