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正文
User profile avatar
千凡_

项鸿祚✍️

项鸿(1798~1835),清代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花生杭州市(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项鸿祚论词认为:“夫词者,意内而言外也。意生言,言成声,声分调,亦犹春庚秋蟋,气至则鸣,不自知其然也。”(《忆云词甲稿自序》)他自己曾说:“幼有愁癖”,从他的写作实践看,他多写伤心之词,愁苦之音。如“黄叶声多,红尘梦断,中有檀栾径。空明积水,诗愁浩荡千顷”(《湘月》)、“更更更鼓凄凉,翠绡弹泪千行。并作一江春水,几时流到钱塘”(〔清平乐〕《元夜》),可见一斑。他的词出入于五代十国、两宋之间,在浙派、常州派之外,自具清真哀艳、婉转幽深的特色,与纳兰性德蒋春霖的词风较近。谭献《中词》评为“荡气回肠,一波三折”,“幽艳哀断”。缺点在于题材狭窄,且于言愁说恨,风格不够多样。朱祖谋《彊村语业》评:“无益事,能遣有涯生。自是伤心成结习,不辞累德为闲情,兹意了生平”。在很大程度上说出了项词的创作特点和局限所在。

他人评价

谭献云:“莲生,古之伤心人也。荡气回肠,一波三折,有白石之幽涩,而去其俗。有玉田之秀折,而无其率。有梦窗之深细,而化其滞。欲前无古人。......以成容若之贵,项莲生之富,而填词皆幽艳哀断,异曲同工,所谓别有怀抱者也。”

清史稿》云:“鸿祚,字莲生,钱塘人。道光十二年举人。善词,上溯温、韦,下逮周密吴文英。精弃滓,以自名其家。屡应礼部试不第。卒,年三十八。自序忆云词,有曰: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学者诵而悲之。”

钱仲联评:项鸿祚中年困顿,故肆力于词。谭献《箧中词》以与纳兰性德蒋春霖并举,称为“古之伤心人也!荡气回肠,一波三折,有白石(姜夔)之幽涩而去其俗,有玉田(张炎)之秀折而去其率,有梦窗(吴文英)之深细而化其滞,殆欲前无古人。”推许稍觉过当。

《清词菁华》云:鸿祚词境,萧凉哀怨,好不胜情。

作品自序

《忆云词甲乙丙丁稿》自序云:“生幼有愁癖,故其情艳而苦,其感于物也郁而深;连峰巉,中夜猿啸,复如清湘戛瑟,鱼沉雁起,孤月微明;其窅夐幽凄,则山鬼晨吟,琼妃暮泣,风 鬟雨鬓,相对支离;不无累德之言,抑亦伤心之极致矣!”

《甲稿序》云:“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时异境迁,结习不改,霜花腴之剩稿,念奴娇之过腔,茫茫谁复知者?”

《丙稿序》云:“当沉郁无之极,仅托之绮罗芗泽以洩其思,盖辞婉而情伤矣!”

代表词作

【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

阑珊心绪,醉依绿琴相伴祝。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

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春梦远。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

【阮郎归·吴门寄家书】

阖闾城遗址下漏声残,别愁千万端。蜀笺书字报平安,烛花和泪弹。

无一语,只加餐,病时须自宽。早梅庭院夜深寒,月中休倚阑。

【清平乐·池上纳凉】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太常引·客中闻歌】

杏花开了燕飞忙,正是好春光。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

杨枝飘泊,桃根娇小,独自个思量。刚待不思量,吹一片、箫声过墙。

【水龙吟·秋声】

西风已是难听,如何又著芭蕉雨?泠暗起,澌渐紧,萧萧忽住。

候馆疏碪,高城断鼓,和成凄楚。想亭皋木落,洞庭湖波远,浑不见,愁来处。

此际频惊倦旅,夜初长,归程梦阻。砌蛩自叹,边鸿自,剪灯谁语?

莫更伤心,可怜秋到,无声更苦。满寒江剩有,黄芦万顷,卷离魂去。

参考资料

Concert stage with colorful lighting and performance Concert stage with vibrant lighting effects
Concert video thumbnail
00:30
Concert video thumbnail
00:15
Official account avatar
郑州南站公司
转发47 评论23 赞322

Copyright © 1996-2025 DaHe Network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13984号

抖运营雅思百科